甘肃平凉中院: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

网站首页 » 立案信访

甘肃平凉中院: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0/7/16 17:20:40 阅读次数:79

智  慧  前 

微信图片_20200720104355.jpg

2019年以来,甘肃省平凉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牢记司法为民初心使命,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全面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匠心打造升级版诉讼服务中心,着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纠纷解决渠道和高品质的诉讼服务。平凉中院作为4个全省先进法院之一,在甘肃全省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上做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一、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多元解纷需求,减轻群众诉累。

制定强力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实施方案》,落实“一把手”责任制。积极汇报衔接,市委政法委召开了“全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现场会,平凉中院进行了经验介绍并对多元解纷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诉讼服务中心成立诉调对接中心,面向社会和有关组织聘任了5个特邀调解组织和35名特邀调解员,全部入驻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特邀调解、司法确认工作实现了在线运行。

微信图片_20200713170948.jpg

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调解窗口和调解室,指定1名法官助理负责诉调对接、司法确认等工作。各县、市区法院积极探索健全诉调对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静宁法院在其扶贫村设立法官工作室,坚持“一个依靠、两个主动、三个力促”推进“无讼村社”创建活动,办理各类案件33件,矛盾纠纷“消化”在村社一级;华亭法院针对金融机构每年大量起诉的案件其中事实清楚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在立案前与被告电话沟通释明法律,着重调解还款时限和方式,已经形成较为固定的特邀调解员和诉前调解方式;崇信法院通过建立有限的先行调解收费制度,激励更多优秀的人民调解员、退休法官参与先行调解工作;泾川法院与泾川县妇联从全县112名村、社区妇联主席中选择24名家事调解员,划分为4个组,在各社区、乡镇进行挂牌公示,前端化解各类家事纠纷。 

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共特邀调解组织102个、特邀调解员545人,诉前调解案件249件。


二、推进现代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高品质诉讼服务

微信图片_20200720104008.jpg

一是强化基础建设。按照立体化、集约化、信息化要求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平凉中院诉讼服务中心面积达1200平方米,诉讼服务大厅设置13个服务窗口20个功能区域,服务项目达36项,诉讼服务更加透明、更加便民。  

二是强化组织保障。在诉讼服务中心一次性成立速裁、送达、诉调对接“三大中心”,配备13名工作人员,速裁快审、集中送达得到有力保障。

微信图片_20200720104011.jpg

三是强化信息建设。成功对接并开通中国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全国法院统一送达平台、道交一体化平台、12368热线等平台,初步形成了以电子诉讼服务为核心,贯通大厅、热线、网络、移动端服务、一网通办诉讼全程各项业务的“智慧诉讼服务”新模式。

四是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各项机制规则40余项,全市有6家法院质效评估分值排名全省前三位。 


三、强化诉讼指导,使纠纷化于萌芽、止于诉前

微信图片_20200720104015.jpg

一是健全专、兼职导诉员队伍。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专职导诉员和服务窗口,全体立案信访工作人员和全院法官组成兼职导诉员,通过咨询引导、风险提示、判后答疑、类案推送,全方位为人民群众提供司法服务,千方百计为当事人减轻诉累。

二是探索推行诉讼风险第三方中立评估机制。在法院设立窗口和工作室,由有关领域专家、特邀调解员、退休法官和律师组成第三方中立评估机构,为当事人提供“一对一”评估意见,减少案件进入审判程序。

三是变被动司法为能动司法。定期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制定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等《意见》,将咨询引导、法律服务延伸到学校、村社、企业;以脱贫攻坚帮扶点所在乡村为基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星级家庭”评选活动,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和“无讼村居、无讼乡镇”创建活动,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四、推进分调裁审改革,又快又好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问题

对外对接各类诉讼调解资源,对内全面推行案件繁简分流、速裁快审改革,全力构建普通案件前端快调速审、疑难复杂案件后端精细化审判新格局,为审判提速,为人民群众减负,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效率的强烈需求。平凉中院速裁中心以20%的法官办结了全院40%以上的民商事案件。

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在诉讼服务中心建立速裁、送达机构,并配备强有力的工作队伍;

二是建立健全繁简分流标准和工作机制,各院立案庭副庭长为程序分流员,基层法院按照5个标准做好初次分流、中院按照8个标准进行二次“筛选”,形成了动态化、流程化、体系化“三次”分流模式;

三是将送达、保全等审判辅助业务集中于诉讼服务中心,推进集约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实现了送达的专业化、规范化,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五、以“智慧诉讼服务”为牵引,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综合性、低成本、高效率的诉讼服务

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实际,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移动客户端、12368热线在内的立体式服务网络,全市法院形成了以电子诉讼服务为核心,贯通大厅、热线、网络、移动端服务、一网通办诉讼全程各项业务的“智慧诉讼服务”新模式。

微信图片_20200720104019.jpg

当事人可以到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大厅办理有关事务,也可在线咨询评估、调解、司法确认,可异地进行立案,可利用微信、支付宝实现网上缴费等,真正实现一站办、一网办、一号办、一次办、马上办。

推行远程视频接访、远程视频询问、开庭、网上立案,让信息多跑跑、群众少跑腿,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最好不用跑”的目标。

 

甘肃法院网版权所有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建宁西路1950号
邮编:730070 E-mail:gsgyxcc@163.com

陇ICP备10200000号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