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达是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的重要程序事项,是保障法院依法公正审理、及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法院案件数量激增,各种“送达难”已成阻碍司法效率提升的“肠梗阻”,给审执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切实解决“送达难”问题,2019年7月,平凉市中级人民法院整合资源,抽调4名干警成立集中送达中心,打破固有送达格局和庭审界限,专门负责送达庭前应诉材料、开庭传票和裁判文书等民事法律文书,通过电子送达、邮寄送达和直接送达为一体的送达模式,实现集约送达效果最大化。
电子送达2847人,占63.8%,邮寄送达1380人,占30.9%——截至去年底,该院集中送达中心共完成1596件4461人的送达任务,九成以上案件通过电子和邮寄送达。经济、快捷、高效的送达模式,不仅节约了办案经费,减轻法官事务性负担,更方便了当事人诉讼,为民事案件审判质效的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电子送达:开通文书送达“高速路”
“你好,这里是平凉市中级人民法院集中送达中心,请问是XX公司的法人王XX吗?”“是的。”
“我院受理了西安XX公司与你公司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一案,稍后将以短信的形式向你送达本案应诉材料,你是否同意接收?”
“可以。”
“好的,请注意查收。”
这是市中级人民法院去年受理的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的电子送达录音,也是一起典型的公司法人“跑路”案件。被告公司属于无人、无房、无业务的“三无”公司,通过人民法院送达平台协查功能,集中送达中心半小时便联系上了被告公司法人,成功完成诉讼材料送达,且全程录音留痕。
“送达是案件审判的第一道关,事关当事人诉讼权利和义务的行使,具有重要程序性意义,直接影响了办案效率。电子送达全程留痕,有据可查,较传统送达方式更加科学便捷。”市中级人民法院集中送达中心负责人苏斌杰告诉记者。
电子送达方式的推广,有效提高审判效率,用最省时省力的方式解决送达难题,开通了文书送达“高速路”。从去年6月上线运行人民法院送达平台以来,市中级人民法院共线上送达各类民事案件1162人次,占送达任务的84.69%,平均送达时长0.94天。
法院专递:邮寄送达打通疫情“障碍线”
去年年初,受疫情影响,部分案件不能如期开庭审理,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案件结案率出现历史新低。
原定于正月初开庭审理的23件拖欠劳动报酬纠纷案件,牵扯面广,社会影响大,涉及数十户农民工家庭的合法权益。综合考虑后,主审法官决定在网上开庭审理。
集中送达中心接到送达指令后,立即核实当事人身份、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通过法院专递将传票及时送达到涉及的23名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和3名上诉人(原审被告)手里,使各当事人按时参加庭审,案件得以及时审结。
在去年审理的一起建设合同纠纷案件中,被告居住于深圳市宝安区,要求邮寄送达有关材料,集中送达中心即通过人民法院送达平台发起异地打印邮寄送达,深圳宝安区邮政集中送达中心不到4个小时就完成了送达。
去年6月,按照省高院与省邮政公司的安排部署,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邮政公司联合建成甘肃法院邮政集中送达中心,市邮政公司派专员负责具体业务。全国邮政总公司打破传统的业务模式,通过人民法院送达平台将全国邮政连为一体,由距离当事人住所地最近的邮政集中送达中心完成送达,缩减了中间环节,使邮寄送达迅速提速,送达时限缩减了三分之二。
去年8月以来,甘肃法院邮政集中送达中心平凉业务点共完成送达任务911人,其中本市法院案件746人,外地法院案件65人。
直接送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19年9月,在审理某借款合同纠纷案中,被告夫妇自称在国外不便接收诉讼材料,之后更是无法联系,案件送达陷入停滞。送达中心干警改变思路,赴隆德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中心查询两人相关信息后,克服重重困难送达了法律文书。
同样是2019年9月,为有效节约诉讼资源和成本,送达中心两名干警一日内奔赴静宁县李店、雷大、深沟、新店4乡镇8个村,完成了7案11人的送任务。
……
民事案件“送达难”实质是“找人难”,这在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类案件中尤为突出。集约化外出送达、直接送达虽不是最常用的送达方式,却必不可少。
“相对于电子送达和邮政送达,直接送达是最传统的方式,为了赶时间、抢效率,我们干警常常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顾不上按时吃饭。但百姓利益无小事,特别是部分特殊案件的审理关乎特殊群体的利益,必须及时送达。”苏斌杰说。
“让群众少跑腿,让法官少费力。”送达是案件审理中的一个前提和基础性工作,关系到案件能否按期开庭及其程序的合法性。集中送达机制的建立,很大程度上破解了法官直接送达工作量大、重复送达等局限,进一步减轻群众诉累,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快速便捷化解。
记者了解到,通过积极探索实践,目前,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集中送达工作走在全省法院前列,不仅赢得上级法院认可,更受到群众和法官的欢迎。下一步,该院集中送达中心将继续坚持实践总结,进一步提高司法文书送达效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