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6日下午,华亭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何继民,在华亭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报告工作。
共受理各类案件4667件,同比上升6.4%;审(执)结4522件,结案率96.9%,高于平凉法院整体结案率3.1个百分点;员额法官人均结案238件,高于平凉法院员额法官人均结案数47件。 紧扣重点,有力惩治刑事犯罪。受理各类刑事案件147件,同比下降9.8%,结案144件,结案率98%。公开审判由中央批转、省委督办、平凉中院指定审理的被告人穆琚东、张宝云等25人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彻底瓦解其犯罪组织和经济基础;稳妥审结以被告人马涛为首的我市首例恶势力犯罪团伙案,6名团伙成员均被绳之以法;快速审结潜藏我市的4起涉霸案件,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受到沉重打击。 化解风险,妥善审理民商纠纷。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3099件,同比上升3.4%,结案3077件,结案率99.3%。构建企业破产重整识别、“府院协调联动”等破产审判工作机制,破产审判工作稳步推进;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营企业经济发展八条措施》,对涉民营企业案件专案专办,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建立职业放贷人名录制度,避免职业放贷人利用诉讼程序将非法利益合法化,规范民间借贷秩序。 依法监督,助力法治政府建设。受理各类行政诉讼和非诉行政执行案件10件,结案10件,结案率100%。坚持合法性审查原则,对5起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涉土地征收、房屋拆迁案件,通过依法裁判和协调化解相结合,裁定不予立案或驳回起诉,既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又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主动加强与政府法制部门、行政执法机关、环保监管和信访部门的工作联系,通报涉行政执法和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行政纠纷,服务保障污染防治攻坚战。 担当有为,着力破解执行难题。经过两年多的攻坚克难,“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圆满完成,并被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法院‘百日会战’暨‘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先进集体”。2019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的巩固提升年,组织实施了“春雷行动”、“夏季攻势”、“攻坚会战”等专项执行活动,共受理执行案件1411件,同比上升16.2%,结案1291件,结案率91.5%,结案标的1.7亿余元,执行案件“3+1”核心指标全部达标。 立足实际、守正出新,以改革思维推进工作,以改革方法破解难题,不断推进审判能力和审判体系现代化 有序开展内设机构改革。将原有的13个内设机构裁撤合并为8个,其中审判业务机构4个,诉讼服务、审判管理、行政综合等机构4个,并正式挂牌。出台印发《关于改设内设机构及其职责、负责人的决定》,进一步调整理顺各党组成员的管理分工。 扎实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进一步完善“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诉讼模式,一审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65.6%,平均审理期限44天。两个速裁审判团队,结案907件,平均审理期限28天,用10%的员额法官消化全院20.1%的案件量。 不断促进院庭长履职担当。将院庭长编入审判团队,纳入工作考评和监督范围,审执结各类案件2185件,占全院结案总数的48.3%,充分发挥优质审判资源“快办案、办难案、办好案”的示范引领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司法为民、便民、利民举措,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需求的满意度。 改进司法服务水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的意见》,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立案、调解、速裁三大区域,承载法律咨询、诉讼引导、立案办理、诉调对接、分调裁审、判后答疑、派驻律师、诉费收退、信访接待九大功能,形成“三区分设、九位一体”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完善司法便民举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选任45名特邀调解员,引进律师事务所、保险协会进驻法院开展诉前调解,建立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确认机制,形成了多元共建、多方参与、同频共振的“诉源治理模式”。该项工作开展以来,15.6%的民商事案件由刚性的“对簿公堂”转变为柔性的“诉调对接”。 彰显司法为民职能。聚焦主业助力脱贫攻坚,把进村入户、摸排走访与“法律八进”有机结合,完善推进“一户一策”,扎扎实实查漏补缺,持续提升脱贫攻坚质效。落实各项司法救助政策,为有理无钱的当事人依法缓、减、免诉讼费18案14.5万元,为生活困难申请执行人发放司法救助金6案35万元,为符合条件的刑事被告人指定援助律师22案40人,有力保障群众诉讼权利。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打造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法院队伍。全院共有3个集体、13名个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奖励。 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总抓手,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全面安排部署“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年”活动,围绕思想政治和审判实务,选派36名干警赴武汉大学培训,参加各级专题培训、干部轮训等14次64人,开展庭审观摩、裁判文书评查,参加全国优秀论文、优秀调研报告评比等,有效解决全体干警能力不足、本领恐慌问题。 举办“庆五一”干警运动会,参加全市“庆祝建党98周年”党建知识竞赛、“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政法系统文艺晚会,拍摄首部反映我院执行工作的微电影《破局》,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全体干警铸魂补钙、提振精神。 扎实开展“全市法院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活动”,强化审务督察、司法巡查、网上督查等监管措施,推行拒礼拒贿登记、廉政监督卡、勤政廉政提醒谈话等监管制度,落实防止干预过问案件“两个规定”,深化运用监督执纪问责“四种形态”,对审判权和执行权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本着务实、管用的原则,修订完成《审判管理制度汇编》、《党务管理制度汇编》、《政务管理制度汇编》,依制度管人管事管案,以制度巩固整改成效,推动实现廉洁司法、规范司法、公正司法。 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司法领域的深度应用,确保所有案件节点可查询、进程可监控、风险可预估、全程可追溯。 硬件设施实现提档升级。审判法庭建设项目已完成土建竣工验收,进入决算环节,室内装修工程和信息化建设项目均已开工。新建机关标准版科技法庭1个,购置18台高速扫描仪,为19名员额法官配备了34寸宽屏显示器,对全院办公设备进行了淘汰更新,助力法官办案质量、效率双提升。 审判管理更加科学精准。通过审判管理系统,实时监控案件立案、分案、送达、保全、鉴定、结案等重要节点,实现审理进程“零误差”;完成人民法院调解平台、“12368”诉讼服务系统、跨域立案系统、网上立案系统的信息完善,筹建完成我院微法院移动诉讼平台,实现审判流程的再造和优化。 阳光司法日益惠及群众。以“四大公开平台”为载体,公布生效裁判文书2964份,做到应上尽上;网络直播庭审772件,倒逼法官提升司法能力;制作电子卷宗4522份,电子卷宗同步生成覆盖率达100%。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QQ调解、微信调解、网络送达等,降低司法成本,减轻群众诉累。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确保法院工作的正确方向,秉持监督就是支持的理念,将接受各方监督作为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始终牢牢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确保中央、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法院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严格执行重点工作、重大事项、重要活动报告备案制度,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法院涉黑案件审理、执行救助措施等得到有力保障。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贯彻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逐一落实代表审议法院工作报告时提出的意见建议,积极配合人大对法院的司法监督调研和政协监督性视察,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参加专题座谈会、旁听庭审、参与调解、见证执行,借智借力促进公正司法。 依法接受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不断加大与检察机关的沟通协调、配合协作,认真办理检察院抗诉案件,邀请检察院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参与讨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共同维护司法公正。 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聘请社会各界人士担任人民陪审员和廉政监督员,使司法公正能参与、能评价;拓宽司法公开渠道,通过“两微一网”推送法院工作动态、典型案例等,唱响法治主旋律。 进一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聚焦高质量、决胜总收官、开启新征程”的总体思路,以服务大局为己任,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持续深化司法改革,勠力建设智慧法院,切实打造过硬队伍,为我市改革发展营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诚信的市场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 把牢政治方向,以更高站位坚持党的领导。 严格公正司法,以更高标准服务保障大局。 树牢宗旨意识,以更实举措践行为民利民。 坚持创新发展,以更稳步伐推进司法改革。 强化党建统领,以更严要求建设过硬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