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中院党组始终把加强党建工作作为贯穿法院工作的一条红线,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审判”的工作思路,以“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为主题,积极开展司法服务窗口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努力把全市法院建成优化发展环境的示范窗口、服务人民群众的便民窗口、展示精神风貌的形象窗口,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实惠。
(一)创新丰富活动载体。明确提出以“三亮、三比、三争创”活动为载体,在全市两级法院的审判、执行、立案、信访等部门开展“司法服务窗口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三亮”,即亮身份:佩戴工作牌,公开执法身份;亮承诺:设立电子显示屏、制作便民服务手册,公开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亮形象:规范着装、使用法言法语,展示法官风采风貌。“三比”,即比学习:加强政策法规学习、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比服务:优化办事流程,健全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比奉献:举办业务竞赛、技术比武,开展优秀服务窗口、服务明星评比。“三争创”,即争创满意窗口:推行阳光服务、微笑服务、规范服务、高效服务和廉洁服务,建设便民、利民和为民“窗口”;争创满意部门:通过争创党员示范岗、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等活动,提高群众满意率,提升司法公信力;争创满意标兵:引导广大党员干警当标兵、树榜样、作表率,在本职岗位上创一流业绩,彰显先锋模范作用。
(二)拓展延伸创建平台。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结合“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开展“走百家、送服务、听呼声”和“送法下乡大走访、矛盾化解大巡访、廉洁司法大回访”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开展法制宣传、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提供法律服务。全市法院共有440余名法官,深入到290多个行政、企事业单位、361个乡村社区、864户农家,回访案件当事人501人,召开各类座谈会120多场次,化解矛盾纠纷431件,巡回审理案件154件。制定了《司法利民、护民、便民措施》20条,加大巡回审判、就地办案、预约办案力度,充实完善繁简分流、速裁机制等便民做法,拓展司法救助范围、加大救助力度,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诉讼。一年来,全市法院共减、缓、免诉讼费40余万元。在2011年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的“作风建设推进年”活动中,市纪委经过大范围的民意调查,参与测评的万名干部群众对市中级法院行政效能、作风建设的满意度均达到98.1%,满意率在受测评的49个重点机关中名列第2位和第3位。
(三)全力推进“窗口”建设。市中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 “立案信访窗口”建设的意见》,对“窗口”的基础设施、窗口功能、工作制度、行为规范提出了统一要求。全市法院大力改造“窗口”硬件设施,配齐配强“窗口”工作人员,完善“窗口”“一站式”服务功能、全面落实司法为民措施,树立了文明、和谐、为民的“窗口”形象,推动了“窗口”建设工作上水平。全市法院“窗口”建设得到了省高院的充分肯定,《法制日报》、《甘肃法制报》等多家新闻媒体作了系列报道。华亭法院通过推行一厅化办公、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案、一次性到位的“四个一”流转模式和“简单案件快办、复杂案件细办”的立案分案流程模式,推行“温馨调解”,使诉讼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人文关怀,被最高人民法院通报表彰。
(四)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探索立案调解,大力加强诉讼调解和人民调解协议诉前司法确认工作,努力推进“大调解”体系的建立。一年来,全市基层法院共受理诉前司法确认案件1479件,审查确认1455件,标的1458万元。诉前司法确认以化解纠纷方式灵活便捷、当事人诉讼费用“零”成本和解决纠纷彻底、真正做到“案结事了”等特点,赢得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加强涉诉信访工作,坚持“四定一包”责任制和挂牌督办、带案下访等做法,办理有关方面交办的重点涉诉信访案件181件,全部批复终结或息诉罢访。中院立案庭、信访督察室分别被授予“全国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全省“巾帼文明岗”等称号。灵台法院与县司法局、县法制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以法院调解为主导推进完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三调联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独店法庭作为“三调联动”工作试点法庭,独店镇的秋射村、告王村,邵寨镇的新民村、东郭村四个村为抓点村,有计划地推行诉前告知调解、诉中委托调解和重大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工作。“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受到了上级法院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
责任编辑:摆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