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执行难”一直是困扰中国司法的顽疾之一,也是影响司法权威和法院形象的一个突出问题。灵台县人民法院直面执行难题,结合工作实践,探索出了“建机制、抓规范、强措施” 的执行工作思路,无异于是砸向“执行难”的“三记重锤”。今年前九个月,灵台县法院执行工作总体呈现收案上升、结案上升、结案率高、积案率低的良好态势。共执结案件169件,标的479.9万元,执结率95.5%。各项指标位居全市法院前列,特别是在清理涉党政机关执行积案专项活动中,涉党政机关的6件,执行积案全部按期执结,受到上级法院的表扬。
以整体联动之锤营造社会诚信。灵台县法院的做法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争取各方协调支持。重大疑难执行案件积极向党委汇报,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建立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党委、政府、公安、金融、国土等多个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法院主办、各界配合”的大执行格局。自去年以来,通过联席会议制度成功执结各类疑难案件3件。在此基础上,灵台县法院有针对性的开拓外部联动机制,建立了联动制约机制,促使“老赖”履行义务。通过限制被执行人融资、置产、投资经营等经济活动和社会信用度曝光等措施,促使自动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先后促使15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法律义务。
以规范管理之锤立法威。今年以来,开展“执行规范年”活动,对执行工作中制度不健全、行为不规范、管理不到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进行彻底清查和梳理,对当事人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自查和整改,制定并落实《执行案件流程管理办法》、《执行公开标准》、“执行监督信封”三项配套制度,在法院内部,通过狠抓执行规范,加强统一管理,强化执行公开,进一步提升了执行质效;通过深化拓展“点对点”查询被执行人行踪和财产信息的工作机制和基层协助执行网络建设,进一步优化执行环境,推进执行联动,开创了执行工作综合治理的新局面。如在执行郭某与灵台县某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建筑工程合同纠纷一案中,
以司法关怀之锤护民生。对涉民生案件的执行,灵台县法院设立执行救助基金,关怀特困群体,倡导执行工作“护民生”。 对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申请执行人无经济来源、生活又极度困难的执行案件,积极向县委汇报,争取政府支持,设立执行救助基金,建立执行救助制度,按一定程序开通“绿色”通道,给予适当的经济救助。在“清积案,反规避、护民生”专项执行活动期间,我院先后向28案33人发放救助金14万余元,最大限度消除了因执行难问题引发的上访闹事等不安定因素。如在执行杨某与曹某一般人格权纠纷一案中,院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汇报县委政法委,从司法救助渠道为申请人解决救助资金10000元,缓解了申请人的生活困难。